悠然意韵古蜀风

浏览:2137 发布时间:2013-05-09

悠然意韵古蜀风

——游晓林油画巨献《金沙遗梦》之美学价值

 

放眼艺术家群落,实力派油画家游晓林先生,有其超前的灵悟,他率先用画笔通过《金沙遗梦》系列油画与古蜀先民对话,或许这个动作是潜意识的缘触,但它对揭示“金沙”的千古之迷、丰富和完善古蜀文化的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形象意义。《金沙遗梦》画作在选材上顺天时、占地利、应人和,可望引领现时期四川乃至更大范围的关注焦点,它既是画家个人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画家恍若神授的梦意偶得,此话毫不为过唉!

为将《金沙遗梦》打造成超自然的精品力作,从“三星堆”到“金沙遗址”,游先生频繁地走访两地博物馆寻找创作源泉,常常与专家学者探讨至茶饭不思,共同面对出土文物幽今怀古,归来时仍魂牵梦绕直至夜半星残。画家以蜀人特有的敏锐将画笔伸向远古洪荒,想象中的古蜀先民们在这里劳作、狩猎、祭祀,待嫁的公主、殡葬的场面、法器的灵光……,画家凭借时隐时现的梦幻状态让玄思浮想联翩,每每这时,灵感与激情燃烧起来,画染轻灵、意韵悠幻,他刻意地将这些情景描绘其中,经过精心打磨,月积一画,《金沙遗梦》油画系列就这么逐一而成。

画家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突出唯美风格,神秘中的魔幻意识、古典中的自然气息都透过“遗梦”二字得以彰显,视觉上颇具抽象感、空间上深入想向感,“遗”乃流传千古、回长韵久,“梦”乃扑朔迷离、浓情逸趣。质朴的苍桑、粗犷的野性、自然的纯美都一一流淌在画幅上,所揭示的宇宙观通彻天地两极,真实性紧随梦界颠转时空,大有将古蜀文明辉煌以超现实主义方式去淋漓再现的气势。值得一提画中的写意笔触很夸张、色彩很惊艳,意景很悠远,洋溢着中国精神和东方韵律,历史传说与现实文物都浓缩在瞬间画面上。构成组合中,飘逸的意景和有抽象元素完美结合,而具象表现却依托扎实的写实功底,使得凝重的深沉意味在飘渺中与大自然和谐地统一起来了。其独具个人魅力的油画特征和画风由此确立。

画家痴迷于金沙文化,醉心于对古蜀历史的研究,其创作中常常思接千载、神驰蛮荒,他以浪漫情怀放飞绘画灵感,思想浑然与古蜀人交织一体,一起游猎、一起劳作、一起祈神,恍惚中的公主丽影、巫师面具、渔人轻舟都慑人心魄地悄然进入到逍游太虚的境界,谓之:意在笔先、飘逸传神。他将中国画的大写意技法在油画中运用自如,色泽层染迷蒙,看似斑驳陆离、异彩叠撞,却有着视觉中的无穷想象力和冲击力,而画面效果却是绮丽中的梦幻,勿怪业内行家评其画作时称:“实为大雅之上、大俗之中的品味。”

金沙和三星堆文物表明古蜀人有崇鸟和崇鱼的习俗,有大量的手工作坊和烧陶窑址,有大面积居住区和墓地,有宗教祭祀的大型场所,古蜀族群间还相互通婚联姻。为还原历史真象,画作的系列内容很精彩、很配套:濒水射渔、游猎荒原;神鸟逐日、浮面升天;持戈祭祀、拥陶高歌;玉璧映月、铜雀临树……,画家以此向观众形象表明古蜀文明已达到了相当高度。

“金沙遗址”的发现可谓“一醒惊天下”,它揭示了一个沉睡3000多年的古代文明,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为“三星堆文明”的消亡提供了有力证据;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图案被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志。很难想象,高度发达的金沙物质文明中竟没有文字记载和文献出土,画家精心将一些出土文物上的符号记录下来并表现在画作中去,以致画中的神秘感耐人寻味,同时亦将有所联系对应的三星堆面具、神树、玉璧择绘溶入,这样此系列作品的实质性内容大为丰富,为其美学表现增添了可考据的因素。

《金沙遗梦》的每一幅作品都美伦美幻,令人心驰神往,能充分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普通藏众云:“放在家里很漂亮噻!”,渊博之士亦可从中看见“幻不尽而畅神”也。按画家个人的创作计划,此系列最终将成画一百幅,分为上篇“金沙遗梦”和下篇“三星堆魂”,上篇60余幅,下篇40幅左右。金沙和三星堆不仅改写了四川的古代史,也深刻地影响着这里的现在和未来。而正值壮年的成都本土油画家游晓林先生不失时机地承袭了金沙和三星堆文化之衣钵,以高超的画技和雄魄的胸襟来栓释古蜀先民这段历史,可以说是悠然再现了古蜀的辉煌、复活了一段失落的文明,其间的美学价值和学术意蕴是难以估量的。

 

2009年5月6日初稿于成都双楠  曾策